机构新闻

艺海一周 || 根连故土,石鲁艺术展开幕

 

艺海头条

根连故土
加拿大侨胞拜会家乡父母官

 

 

《根连故土》 邓碧湖、刘元广、劳齐寿、林金明合绘,胡文汉撰,麦著鸿题
在“华侨文化创作交流基地”成立时
该作品由区侨联收藏

 

      国家领导人在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花都区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李波(右一)和加拿大温哥华广州花都同乡总会会长刘显培(左一)合影

 

     以‘根、魂、梦’,深刻诠释了华侨华人的故土之情和赤子之心,充分体现华侨华人虽身处各地,仍心系祖国的思绪情怀。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儿女心系祖国的精神纽带。

 

 

左起分别为:杨兴年(花都区统战部副部长)、杨越敏(花都区政协秘书长)、黄隆辉、龙泉超、刘显培(温哥华同乡总会会长)、陈家飞(花都区政协主席)、谢庆章、甘华(花都区政协主任)、任细祥、骆秋勤

 

      12月3日,加拿大温哥华广州花都同乡总会在刘显培会长、谢庆章秘书长的带领下,一行六人拜会了区政协委员会及区统战部两部门,受到区政协主席陈家飞、区统战部李波部长的热情接待。

 

 

加拿大温哥华花都同乡总会拜会花都区侨联。会长刘显培与花都侨联会主席徐鹏姬主席(左一)合影。

 

 

左起分别为:王隆辉、任细祥、黄丽燕(花都区侨联副主席)、骆秋勤、徐鹏姬(花都区侨联主席)、刘显培(温哥华花都同乡总会会长)、杨兴年(花都区统战部副部长)、欧阳小青、谢庆章

 

      与此同时,12月5日,花都区侨联主席徐鹏姬、副主席王丽燕、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杨兴年接待了加拿大温哥华花都同乡总会会长刘显培一行6人,他们开展座谈交流,还参观善待家扶贫服务站。
 
      三祥轩书画院作为华侨文化创作交流基地也参与拜会。

 

 

      据介绍,拜会活动是促进海外侨胞对花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沟通,更进一步对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发展的了解,推动花都对温哥华花都同乡会的未来更好交流合作。

 

最完整的石鲁艺术展
将现国家博物馆

 

 

《转战陕北》 石鲁 1959年
233×216厘米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时值石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将于12月10日在国家博物馆启幕,这将是迄今为止石鲁艺术的最完整呈现,其中既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系统收藏,又有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石鲁艺术精品。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衍。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革命文艺家中杰出代表之一,在多个艺术领域皆有建树,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独创一格,作品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宝塔葵花》 石鲁 1961年
134.5×93厘米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变工队——陕北农村生活小景》 石鲁
1950年春 画心:90.4×61.2厘米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种瓜得瓜》 石鲁 1961年
51×40.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逆流过禹门》 石鲁 1960年
141×66厘米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深圳坪山因“共时”而关联

 

      艺术的魅力,可以源自某件作品本身,也可以源自在或长或短的时间线上,艺术作品、艺术运动与艺术家的交织与相互作用。

      11月30日,坪山美术馆2019年度艺术大展“共时”在和暖阳光下拉开帷幕,展览陈述了七个倒叙的个人故事。被誉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的81岁的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和他的女儿芭芭拉·西格纳,以及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汪建伟、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八位艺术家用交织时间密码与艺术魅力的表现,演出了一场艺术的“共时”。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3月15日。

 

 

芭芭拉·西格纳《我不会让你的太阳落下》

 

 

吕胜中《山水书房》

 

 

汪建伟《生活在别处》

 

 

罗曼·西格纳《影像:1975-1989和现在》展览现场

 

香港艺术馆扩建四年又开放

 

 

扩建后的香港艺术馆

 

      历时4年的闭馆修缮扩建,香港艺术馆于11月30日重新对外开放。

      此次重新对外开放的香港艺术馆不仅在建筑外观设计及展陈空间上做了全新的升级,还同时举办“小题大作——香港艺术馆的故事”、“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展”等11项重量级展览。展出作品中,作于约1816年的《香港仔附近的瀑布》水彩画所绘是现今香港岛香港仔区的瀑布湾,据称是香港最早的图像记录之一。

      据悉,11项展览中还包括“观景·景观:从泰纳到霍尼克”“公私两全——中国文物馆藏与捐赠”等重点展览。观众可提前在网上预约购票或现场登记入内参观。

 

 

吴冠中 《双燕》

 

 

乔治·钱纳利 《艇家娘》1852年

 

 

(传)威廉 · 哈维(William Havell,1782—1857),
《香港仔附近的瀑布》,约1816年,
水彩纸本,10.5×16厘米,香港艺术馆藏

 


原上海美术馆馆长
知名人物画家方增先辞世

 

 

方增先在作品前

 

      2019年12月3日晚7点36分,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先生去世,享年88岁。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等职。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中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

 

 

《远望》,2009年

 

 

方增先《说红书》

 

 

《粒粒皆辛苦》,1955年(1978年重制)
 
 
 
小方块大智慧
陪伴中国两千年

 

01
战国古玺

 

 

J.135M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小型张)

 

      战国时代就有铜印章了,这一时期的印章一般称为古玺。其中战国格言玺为中国现存的最古印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已有关于使用印章的记载。

      今可确证的先秦古印多属战国时期,遗存古玺约有6000余方,分官玺、私玺两大类。战国古玺其风格就是粗旷豪迈,印文用大篆。

 

02
汉印

 

 

《文房四宝》

 

      秦汉时期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秦代寿命很短,匆匆十五年,留下的印迹不多。但汉代是篆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大量的印章传世,其中的许多杰作,我们今天反复观赏仍然十分耐人寻味,不得不为之叹服。

      汉代的印章在秦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了四平八稳、正大光明的风格。2006-23《文房四宝》中就呈现了汉代篆刻的艺术风格。

 

03
唐宋官印

 

 

1996-21(4-1)  陵台

 

      魏晋以后,篆刻艺术逐渐凋零,到了唐宋,官印多采用刻板的九叠篆文字。唐宋官印大多采用九叠篆,所渭九叠篆,就是线条多次曲叠的篆文。

      六朝以后,印章艺术开始走下坡路,到唐宋进入“沉沦”、“晦暗”时期,这是印学史上的传统认识。

 

04
清朝艺术银章

 

 

T.98(8-8)篆刻

 

      在篆刻发展史上,明清印章与秦汉印章并称中国印章水平的两大巅峰,对后世印坛产生重要影响。和秦汉时期以实用性印章为主调不同,明清时期以艺术性印章为主调。

      该时期由文人篆刻主导,是印章从实用性迈向艺术性的关键转折期。比如说吴昌硕的篆刻印章,吴昌硕是篆刻界的一代宗师,杭州西泠印社成立时被推为首任社长,是当时公认的印坛领袖。

 

۞   每周诗词   ۞

 

      冬 大雪

 

卜算子·雪江晴月

【清】董以宁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张弘 《寺外钟声》     2016年  
国画 68cmx68cm
 三祥轩书画院收藏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