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沙龙

聚贤堂 ‖一图一言 ‖107

 

一 图 一 言 

 

 

 

 

《寻》

 

白云轩画余札记:浅谈六法

 

      谢赫六法在国画范围可以算是标准之一,是学画的人必须要学的理论。
 
      气韵生动:写出心中舒服意。
 
      骨法用笔:技术总纲,每一笔要体现力量,是为骨。
 
      应物象形:必须有形似为前提。
 
      随类赋彩:本色。
 
      经营位置:构图。
 
      传移摹写:向传统要技术,向实物要创新。
 
      六法的排序其实有深意的,中华文化中,排名前后是个大问题,所以,六法由一至六就是对中国画的第一至第六要求!如果这点不清楚,是学不好的。
 
 
 
《多子多寿》
 
尺寸:68cmx68cm
 
      画什么呢?画画之人总会遇到这样的反问和困惑!似乎都会画,似乎都可以画。但似乎都不属于自已!这应该是瓶颈阶段,这也应该是人生三境界中第一境界!应该开始思考了,是勇往直前还是知难而告退?是睡前贤的坟墓里还是勇敢地爬出来呢?
 
      齐白石当年北飘时有一段很励志的话:“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然后就不顾非议,决心变法了。
 
 
 
《老友诗味》
 
      既来疫祸不用愁,权当修炼宅小楼。细品滇红真韵味,豪饮杜康好忘忧。闲身自有琴书伴,蜗居悠然心神游。忽听手机频作响,应是老友又约酒!试步班澜先生韵,不计工拙,只求开心!黄国强于庚子新春初五。附班澜先生原赋:
 
一蝠酿成举国愁,
无那自囚锁高楼。
饮茶滇红真无味,
嚼味橄榄难解忧,
素簽秃锋学画蛇,
旧卷短吟当卧游。
手机频響无心顾,
只怕老友催吃酒。
 
 
 
《春信息》写生之六
 
尺寸:55cmx22cm
 
      我们会因为疫情而感到踌躇,但不会停下生活的脚步,因为时间从来不会为你的人生按下暂停键。
 
 
 
《揽春风》
 
喝茶
 
      邀三五知已,围炉煮汤。
 
      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
 
      水为茶魂,这煮水有讲究,《茶说》云:“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水沸入壶,“高冲低洒,盖沫重眉”。
 
      当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先闻上一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再小啜一口细细品味,一杯入肚,齿颊弥香,一天的焦虑与疲惫皆除。
 
      喝茶方式甚多,然入野品茗最为写意。临清溪而席,淘春水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清凉一夏》
 
      如果说生活是一条被遗忘的长河,那么人生就是一片失忆的汪洋。沧海桑田,一笑之后,静看人间繁华,淡看人生起落,一起顿悟听风,听雨,听世界!
 
 
 
《山泉声入砚池中》
 
从前
 
      天没亮,忽然一段久违的歌声悠扬而至,噢,一条大河!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睡梦中充满了酸楚。远去的岁月和亲人又再历历在目,仿佛一夜回到从前。
 
      不对,什么年代?肯定在做梦。努力睁眼侧耳细听——哦,是夹杂着汽车启动飘出的歌声。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木心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乡村大队的每天凌晨都被高音喇叭播放的歌曲唤醒:东方红、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这些旋律吹散了大地的昏沉,鼓舞了万物生长,激励了大人们的斗志,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小朋友们沐浴在歌声与微笑里,顶着耀眼阳光开始快乐无忧的每一天。这些歌声让我辈非常深刻,数十年来无论何地何时听到,瞬间就回到从前……
 
      东方红
 
      太阳升
 
      一觉醒来,换了人间。
 
      从前,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中国画 《秋林晚风》
(拟八大山人山水笔意)  
 尺寸:76cmx70cm
 
浓墨渴笔     澄思化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借景言情、诗景交融,乃古今画者对华夏文化及自然精神之认知境界耳。
 
      清杰出书画家朱耷(八大山人),以简约、苍远、萧逸及禅意之风传作于世。其运笔圆厚,笔简形具;用墨雄劲恣纵,既浓且淡,着意达形并于极浓极淡处多以渴笔迹化至佳境焉。……
 
      拟其笔意,仰习传统笔墨意蕴也。
 
 
 
 
 
《晴来喜鹊无穷语》
 
尺寸:68cmx45 cm
 
      中国画之精神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及高古气韵格调。元季赵孟頫曾言:“作画 贵有古意”。中国画之“古意”指画中蕴含文化传承之厚重气息、古人思哲意趣及道德情操之精神品格也。
 
      国画作品之高古、高度、深度、厚度,乃吾冀想画面之追求矣。
 
 
 
《宋词三首》 
尺寸:33×136cm
 
      赵构《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往往篆、隶各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以笔意本不同,每拘于点画,无放意自得之迹,故别为户牖。若通其变,则五者皆在笔端,了无阂塞,惟在得其道而已。”
 
 
 
《云水悟道》
 
尺寸:138cmx35cm
 
      师自然,师造化,师吾心。
 
      在中国古代,文人和士大夫们在繁忙的公务之后,要么乐于玄学清谈,要么乐于泉林小隐。游山忘归,意犹未尽,于是在咫尺绢素上图绘心中之山水,并以此修心养性。山水画就是他们悟道之载体,借山水画究“天人合一之自然法道”。他们对山水画的探究其实是一种象外的思考,而非肉眼所见的客观风景。
 
注:一图一言由作者提供,文责自负。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