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淡秀润~叶善民书法小品欣赏
艺术顾问
杨家聪
梁业鸿 唐大禧 郝鹤君 李醒韬
傅以新 刘斯奋 梁照堂 班 澜
卢延光 张桂光 关 伟 蓝广浩
(以年龄为序)
中国名家写古镇(岭南篇)作品展
班澜/文
中国古镇大多有地形之胜,或居高临下,或依山傍水,或通衢埠头,在传统文化中讲究风水,于今观之甚合环保之旨。故中国古镇多得山水之秀美,是宜诗宜画之地。岭南古镇风景更具独特风姿,如海中南澳之蓝天碧海、金沙白浪、绿树红墙,渔歌帆影;建于“赤土高地”的开平赤坎古镇,江水盘绕、古树蓊郁;丹霞古镇更多奇山异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石,深壑秘谷;更何况岭南四季皆暖,梅花、木棉、紫薇、荷花等等,次策开放;榕、竹、荔枝、龙眼,浓荫常蔽,把古镇装点得花团锦簇,底是独异美境。
中国古镇在建筑上各有特色,体现了建筑艺术的不凡和审美趣味的超迈。经过历史的风雨留存至今,它们见证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美的创造。岭南古镇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如岭南四大古镇之一的安铺,始建于明代,它的骑楼是东南亚风格,建于清末民初;开平赤坎古镇的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也是典型的侨乡建筑风格;珠海市金鼎镇,其栖霞仙馆、碉楼、祠堂,及格式齐整的清代民居,构成了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南雄的珠玑古巷,是珠江三角洲人“祖宗故居”,簇集的各姓祠堂各是风采,几乎是一座古建筑博物馆;还有梅州古镇的客家围屋,也是建筑的奇迹……这些古雅的建筑,自会引发画家思古幽情。
古镇之古,乃有悠久历史,有文化沉淀,可称之为古镇文化,是应该珍视的。岭南文化即包括了古镇文化。其风俗、习惯、礼仪、禁忌,以及历史名人、传说等等文化要素,在岭南古镇也各有风采。如番禺的沙湾镇,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等民间艺术和风俗文明即长盛不衰,获我国民间艺术之乡称誉;东莞市清溪镇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融合,清溪客家山歌,麒麟舞、客家民俗舞等,俱声名遐迩。文化要素在绘画中之重要,自不必赘述。
岭南自古重经济,古镇在岭南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岭南物产丰富,很多古镇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荔枝、芋头、龙眼、番薯、冬笋、砂糖桔、百香果……都与古镇的名字联系着,而岭南的茶餐、海鲜更是行销世界。再说,岭南出好工匠、好商人,古镇的商业氛围即非常浓郁,这在全国的城镇中是很突出的。如今的镇办工厂和企业走向了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更可以大书特书。这决定了岭南古镇面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蓬勃生机。
《中国名家写古镇(岭南篇)珍书珍画珍邮图册》封面
忆丹霞山居(其一) 明代 :李永茂
云半结庐夜授经,流泉细细晓来听。
天空但立千群竹,月落犹余数点星。
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
三岩一出秋容老,惭愧闲身泛水萍。
忆丹霞山居(其二) 明代 :李永茂
倚杖锄茶续陆经,喈喈野鸟傍林听。
客来共踏花间露,老去徒怜鬓上星。
未辟入州开幕府,空劳午梦泣新亭。
曾缘多病觅新药,却热应须瀚海萍。
忆丹霞山居(其三) 明代 :李永茂
花卸花开逐岁经,松风松雨四时听。
长闲独赋关山月,小集俄占太史星。
丹诏一阳瞻凤辇,捷书万里发虢亭。
孤臣强揾昏朝泪,高要峡边诵野萍。
《绕丹霞山》 明代:释今回
峰前峰后许相从,踏遍洪崖面面同。
放脚不知青嶂尽,杖藜随意白云中。
行依映掩千林雪,归绕萧森万壑风。
信步溪山原不异,幸陪巾锡共从容。
《丹霞蔽日行》 三国: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雨中登丹霞山》 当代:何永沂
万方多难此登临,尘满空门寺半侵。
怪石泼红腥剑拔,江篁摇翠水龙吟。
岚迷惊鸟千峰肃,劫老情天一线阴。
古树生风人袖手,潇潇暮雨冷诗襟。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唐代: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界围岩水帘》 唐代:韩愈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漳州新城秋宴》 唐代:陈元光
地险行台壮,天清景幕新。
鸿飞青嶂杳,鹭点碧波真。
风肃天如水,霜高月散银。
婵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
东涌沧溟玉,西呈翠巘珍。
画船拖素练,朱榭映红云。
琥珀杯方酌,鲛绡席未尘。
秦箫吹引凤,邹律奏生春。
缥缈纤歌遏,婆娑妙舞神。
会知冥漠处,百怪恼精魂。
《韩山》 宋:刘允
惆怅昌黎去不还,小亭牢落古松间。
月明夜静神游处,三十二峰江上山。
《茂林》 元代:杨宗瑞
野水舟横行人稀,溪云断续树参差。
南来北去年年事,归鸟巢林只一枝。
作者简介
叶善民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花都区政协诗书画室书法家、抱一堂艺术总监、桃源山居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