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一周 || 先生之范,会心不远
广州画院 先生画馆
01 先生之范——李醒韬艺术作品文献展
参展画家:李醒韬
展览时间:2021年7月6日-7月28日
展览地点:广州画院【先生画馆】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为展现广州画院之时代精神,扬兼容并包之学术风气;为彰显前辈先生之仪范清德,延艺术文脉之传承有序,因以“先生之范”为名,举办李醒韬艺术作品文献展,以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李醒韬先生从艺六十余年,论其人,勤勉秉直,淡然儒雅;论其业,艺道从者,化人师者;论其艺,澄明涤净,造诣精深。李醒韬纵横驰骋于宣传画、油画、水彩、水粉画和中国画之间,灵通自如。多年来斩获众多艺术奖项,声名远播。
概览李醒韬先生的艺术之路,他历经种种最贴近社会的美术样式,均能用美术作品绘下了一部时代图录,从青春时代延续至今。正如李醒韬先生自我勉励的格言“发自我之性灵,探自然之妙美,吸传统之精华,走自己之道路”,在这条艺术路途中,他硕果繁花,灿若明霞。
《按系统实行革命大联合!》 李醒韬
68cm×106cm 丝网版画 1967年 广东美术馆藏
《工农携手向前进》
李醒韬 68cm×100cm 纸本水彩 1977年
《我爱万泉河》 李醒韬 梁照堂合作
106cm×175cm 布面油画 1972年 广东美术馆藏
《南岛苗娃》 李醒韬 梁照堂合作
90cm×160cm 布面油画 1983年
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表彰奖
《金色的雍布拉康》 李醒韬
83cm×155cm 纸本水彩 1999年
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渔港晨曦》 李醒韬
72cm×125cm 纸本水彩 2000年
获“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清溪雨霁图》 李醒韬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09年
《花鸟四屏》 李醒韬
228cm×200cm 纸本设色 2006年 广东美术馆藏
北京画院
02 北京画院呈现“会心不远”
北京画院“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展览现场入口处,韩羽书法对联
九十高龄的韩羽先生从小就喜欢齐白石,他这些年重读白石老人画作,横看竖看,边想边写,近日于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我读齐白石》,这也是近年来其品读齐白石画作的全面呈现,一画一品,辅以手稿,耐人寻味。北京画院以此书作为策展和研究的出发点,于6月25日举办“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展览。展览梳理了韩羽先生《我读齐白石》一书的精彩篇章,最终选出极具代表性的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作品70余件,同时配以韩羽的画作与手稿进行展示。
韩羽在展览现场说:“之前致友人信中我说这是‘一个九零后老头对另一个九零后老头的吹捧’。白石老人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看齐白石》整本书就围绕这句话写的,就字面上看,似是绘画之法,远非如此,实是已关联到作品与欣赏、作者与读者两相互动的更深层面,由技而道了。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齐白石《他日相呼》册页,纸本设色,北京荣宝斋藏
韩羽《我读齐白石》记有:再看,两小鸡互争一小虫,只因加写了四个字“他日相呼”,立即风生水起,由目前的因吃而“相争”,推想及以往的“相呼”而相亲,只见眼前之“利”,而忘以往之“义”。
齐白石,《青蛙》轴,纸本水墨,1951年,中国美术馆藏
“倒霉的小青蛙,惊慌失措,奋力挣扎,三只同类爱莫能助徒然跃跃,一片骚动,搅乱满塘星斗。看来逆顺穷通、拼搏扰攘不只人世间也。”——韩羽
齐白石,《稻草小鸡》轴,纸本设色,北京画院藏
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画,《稻束小鸡》一画中就有个半拉身子的小鸡。且莫小瞧这小鸡,虽然画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鸡,唯它才是这画的“画眼”(诗有“诗眼”,画也当有“画眼”)。——韩羽
韩羽画作《三个和尚》,纸本设色,2012年
韩羽红楼人物
北京798艺术工厂
03 浮世绘中的“百鬼夜行”,妖怪文化展
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有趣的妖怪形象出现在日本绘画中,经由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浮世绘大师的描绘,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7月底至8月31日,“生生·浮世之光:YOKAI OF JAPAN”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工厂举办,这是目前国内首个以日本独特“妖怪文化”为主题呈现的展览,展览呈现了百余件日本浮世绘作品,也制作了多件日本妖怪的装置。从“妖怪的诞生”,到“百鬼夜行异境”,将人们带入遥远的神秘世界,并以浮世绘作品梳理日本近400年来妖怪文化的发展史。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浮世绘中的“土蜘蛛”
第一展区 复原了“土蜘蛛”妖怪的造型
金太郎:庇佑小朋友健康成长的人物,天生力大无穷
月冈芳年的《地狱太夫》
现场装置再现了酒吞退治(酒吞童子)
浦东美术馆
04 诗歌级位置,比肩世界一流美术馆
展览信息: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2021年7月8日—2021年11月14日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2021年7月8日—2022年3月7日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2021年7月8日—2021年11月7日
黄浦江滨的上海陆家嘴,毗邻东方明珠的一处“白色领地”——浦东美术馆于7月8日举办开馆仪式,并宣布正式对公众开放。
据悉,为了此次浦东美术馆的开馆大展,英国泰特美术馆拿出了100多件珍贵藏品,其中不少作品是第一次走出“泰特”,包括其镇馆之宝、拉斐尔前派巨匠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的《奥菲莉娅》;米罗美术馆也带来了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胡安·米罗展,同时呈现的还有“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及大型奇观装置《与未知的相遇》。
从外滩看陆家嘴,白色的浦东美术馆格外瞩目
设计这一美术馆的知名建筑师让·努维尔在贺词视频中称,诗意的维度在浦东美术馆的表达中尤为重要,“建筑就是艺术,浦东美术馆必须在这里,在视觉上同时属于外滩、黄浦江和浦东的领地,当然从现在开始她也属于她这个时代的艺术。”参展艺术家蔡国强在现场表示,浦东美术馆是堪比世界一流美术馆品质和水准的建筑和展览空间。
浦东美术馆镜厅
浦东美术馆外观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奥菲莉娅》,1851—1852年,布面油画,泰特所有,1894年由亨利·泰特爵士赠送
展览现场展出的莎士比亚作品
草间弥生的《冬日流逝》(2015)中反射出印象派画家的斯蒂尔的作品《沃尔伯斯威克海滩上的人》(约1888-1889)
大卫·巴切洛,《红色巷光谱2》,2007
展览现场,蔡国强的早期作品(展中展“媒材的远行”)
展览现场,米罗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