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一周 || 用艺术记录感动
艺术界 资讯
用艺术记录感动
《钟南山》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生在2020年春天的疫情,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在武汉封城期间,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忽然哽咽,眼中含泪,这一画面曾经触动了无数国人。艺术家冯少协随即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巨幅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画面中钟南山院士的眼眶虽然噙满泪水,眼神中却充满坚毅,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据悉,近日,冯少协受邀再次创作同题作品,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冯少协 《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
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很多参观者在初次看到这件作品时,无不被画面的内容所震撼。因为它画的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正是当下的疫情。以最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令人惊心动魄的难忘瞬间,也为当下的社会传递精神力量。“看到这幅画,思绪也回到前年武汉的抗疫现场,当时疫情十分严峻,自己的心情也十分焦急。”钟南山说道,“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关注到这幅作品,这幅作品将我画得比较憔悴,却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形,非常感谢冯院长为我留下一幅非常值得纪念的作品。”
冯少协与钟南山院士合影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曾对此作品评价道:“冯少协以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而从人物坚毅眼神中流出的眼泪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人物在情感诠释上更具有了直击观众灵魂的力量。”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提到,画面中的钟南山院士,凝重深邃,心系家国民众。而画中的点睛之笔——那滴男儿不轻弹的热泪,较好地体现出钟南山院士的大爱之心,妙手仁术。
据悉,截至目前,冯少协共创作了四幅同题作品,两大两小。其中两幅尺幅宽2.3米,高1.8米,现在已经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另两幅尺幅宽0.9米,高0.7米,分别被钟南山院士本人和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收藏。
“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2021
2020年,国家博物馆曾举办“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被陈列在展厅入口最显眼的位置。
广州 看展览
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
展览日期:2022.03.15-07.17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荟萃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民乐县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水陆画精品70幅展出。包括明天顺年间宝宁寺水陆画、明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等16幅宫廷水陆画以及山西、甘肃等地民间水陆画,珍贵文物占比近70%,其中一级文物11件。
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的法事活动。水陆画是应水陆法会需要诞生的,具有特定功用的一种绘画艺术,包括壁画、卷轴画、纸板画等形式。
水陆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题材兼及儒释道和民间信仰,圣俗人物毕集,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讲人伦、重生死传统的直观诠释。艺术上,水陆画工笔重彩,设色艳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水陆画凸显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水陆画的敷色方法,尤为值得中国当代美术加以研究和珍视。
展览现场
水陆缘起图
明 绢本设色 首都博物馆藏
大梵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图轴
明天顺元年至天顺四年 绢本设色 山西博物院藏
观音菩萨
清 纸本设色 武威市博物馆藏
都市王
明末清初 纸本设色 山西博物院藏
广州 看展览
诺鲁孜节暨波斯艺术展
展览日期:2022.03.21-04.02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
3月21日,是诺鲁孜节,是伊朗新年的开始,是彰显着友谊、和解与和谐精神的节日。由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的“诺鲁孜节暨波斯艺术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览展出珍贵且精美的波斯地毯和手工艺品共90件。
中国和伊朗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在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中伊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张骞的副使曾到过伊朗,并打通了中国经此至罗马的商贸往来通道,即古丝绸之路。此后,两国间往来连绵不断,尤其是1971年8月中国与伊朗建交以来,双方不断加强对话和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支持,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伊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友谊犹如参天古树,从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中汲取养分,为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发展扎下深厚根基。
独特的手工艺品,是伊朗的标志之一,伊朗民间工匠,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手工产品,这些民间艺术中的每一种,都是波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
展览现场
苏州 看展览
抟粉范泥夺化工
苏州泥塑中的戏文与民俗
展览日期:2022.03.22-04.10
展览地点: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千百年来,与泥土的亲近早已成为根植于人心的一种本能。因此,泥塑艺术也成为了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房屋住所到生活用具,再到装饰摆件,无不体现出人们利用泥土的才能和智慧。
3月22日,“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出“非遗”传承人潘声煦老先生之手的苏州泥塑小品88件。这些作品中,既有戏文故事,也有民俗生活和民间人物,展现了浓郁的姑苏风韵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作为“中国四大泥塑”之一的苏州泥塑,历经两千年之久,既有气势恢宏、色彩绚丽的寺庙神佛大型泥塑,如东山紫金庵罗汉像,甪直保圣寺壁塑罗汉像等,也有精致灵巧、惟妙惟肖的小型泥塑,俗称“苏捏”,又称“虎丘泥人”。
展览将展至2022年4月10日。
展厅现场
泥塑童戏像 宋代 镇江博物馆藏
牧羊卷,长12厘米,宽11厘米,高12.5厘米
天水关,长12厘米,宽12厘米,高15厘米
八戒背媳妇(正反面),长11厘米,宽10厘米,高23厘米
洞庭红,长12.5厘米,宽9厘米,高17.5厘米
嫦娥,长19厘米,宽12厘米,高28厘米
小把戏
艺术界 资讯
2022年普利兹克奖揭晓
首位非洲建筑师获奖
2022年普利兹克奖近日揭晓,这一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奖授予了非洲建筑师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这是普利兹克奖历史上首次授予非洲建筑师。
建筑师、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来自西非贫困国家布基纳法索的乡村,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学位后,回到祖国建造众多教育建筑。他使用地域材料建造超出建构本身的现代建筑,以设计为锚点改变社区发展方向,证明了建筑可以超出使用功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
非洲建筑师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弗朗西斯·凯雷设计的甘多小学
甘多小学
邮票 故事
故宫里的景泰蓝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86万件文物,其中极少的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走上了邮票。在“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25件故宫珍贵文物与邮票交相辉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其中,景泰蓝的温润和细腻尤其吸引人的瞩目。
2013—9《景泰蓝》邮票
2013年4月2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13—9《景泰蓝》邮票一套6枚,其中5枚邮票上的“景泰蓝”文物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另1枚邮票上的文物为观复博物馆收藏)。
景泰蓝有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其制作工艺繁复,做工精美,民间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
“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中,文物与邮票交相辉映
对于景泰蓝的起源,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尚难以定论。其一,景泰蓝是本土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二,景泰蓝属舶来品,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一件景泰蓝的制作需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故景泰蓝一直是宫廷制作,宫廷独享。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也是镇殿之宝。在帝王专属的殿堂,景泰蓝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清·天鸡尊”邮票上的“掐丝珐琅天鸡尊”文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具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有明清两代的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朝,共计4000余件,是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国古代掐丝珐琅数最多的地方。
明·出戟花卉纹花觚”邮票
目前可以确定,制作于明代景泰年间的景泰蓝仅4件,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分别是:“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小花觚”和“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纹象足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为“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番莲纹盒”。观复博物馆收藏的2013—9《景泰蓝》(6—2)“明·出戟花卉纹花觚”邮票上的文物以红铜作胎,四出戟,阔口,体圆形,上大下小。上部以珐琅深蓝釉为地,中部与下部皆以浅蓝色珐琅为地,通体饰以红、黄、白三色花卉。器底无釉,足内刻楷书“景泰年制”单行四字款。其款识中的“泰”字与“年”字被一孔洞穿过,为后世收藏者所为。
۞ 珠联璧合 ۞
春
《春意盎然》 张桂光题
孙戈 曾嵘 合绘
彭咏冬 书
国画 138cmx68cm
2020年 三祥轩书画院收藏
诗词
睡猫
宋·胡仲弓
瓶中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
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