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一周 || 五一看展:殷勤不负东风
广州 看展览
殷勤不负东风·陈永锵艺术展
展览日期:2022.04.13-2022.05.15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
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路广东美术馆
岭南画派之于广东艺术而言,可谓是广东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而岭南画派自“二高一陈”以来,名家辈出,绵延流长,如果我们悉心梳理岭南画派在今天的传承,陈永锵先生可能是一位绕不开的艺术家。陈永锵早年从梁占峰、黎葛民先生习画,之后又在广州美术学院受教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名家,使得陈永锵在花鸟与人物,工笔与写意之间游刃有余。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转益多师是汝师”、“沃土薰风”、“花甲抒怀”、“大地·生命·阳光”,为观众梳理出画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四个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
陈永锵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鱼跃图 136cm×68cm 1972年 广东美术馆藏
70年代白描 27x33cm (70年代)
岳山造林速写 39x34cm 1975年
春 136x68cm 1980年
晚夏村头的落花 80X68cm 1983年
南粤雄风 240×960cm 2001年
岭南佳果 246X123CM 2007年
广州 看展览
草泽雄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走兽画展
展览日期:2022.03.30起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
“草泽雄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走兽画展”通过霸气威严、极具王者风范的老虎“带领”山林草泽中的走兽们共聚一堂,来展现走兽画魅力。同时,让观众在展览中感受到画家笔下的雄姿与柔情。
本次展览,虎、猿猴、鹿、马、猫等出现频率较高。它们都有着丰富的毛发,画家无论采用写意还是工笔手法,均需要关注到毛发质感的表现。毛发的刻画虽是对物象表面的外在描绘,但毛丛的梳理走向、层次却关系到整个骨骼、动态的表现。观众可以在展览中感受到画家们细致入微地刻画,对于丝毛技巧灵活的掌控,以及对层次渲染的熟练应用。
赵少昂《草泽雄风图》1969年 纸本设色
张善孖《四马图》 纸本设色
杨之光《梦初醒》1981年 纸本设色
杨善深《双虎》纸本水墨
高剑父《虎啸山月高》1923年 纸本设色
卢振寰《白猿红叶》1960年 绢本设色
赵少昂《月夜猿啼》纸本设色
深圳 看展览
幸福图景——深圳美术馆典藏美术作品展
展览日期:2022.04.27-2022.05.22
展览地点:深圳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从典藏作品中精心挑选八十余幅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幸福生活的作品,举办“幸福图景——深圳美术馆典藏美术作品展”。
展览将按美术类别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四个展区,各展出二十余幅典藏名家精品。展览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聚焦各时期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变化和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一幕幕精彩画面。
刘旦宅《花鸟》
32cm × 47.5cm 国画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
55cm × 49cm 版画 1963
阿鸽《彝寨喜迎新社员》
76cm × 103cm 版画 1975
黄胄《赶集图》
67cm × 42cm 国画 1979
张广《小孩与牛》
68cm × 68cm 国画 1986
李宝林《江南春雨》
71cm × 79cm 国画 1987
郑州 看展览
大河意象
中国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展(第二季)
展览日期:2022.04.19-2022.05.22
展览地点:郑州美术馆新馆
鉴古而知今,临湟水而知河湟。青海作为黄河的源头,占有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将河湟文化、黄河精神的本质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组织画院画家深入尖扎、贵德段黄河沿线,走进龙羊峡、坎布拉等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写生,深入解读黄河文化,深刻领悟黄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 , 以不同形式表现青海地区黄河沿岸的地貌特色、民俗风情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等题材,用画笔来讲好青海的“黄河故事”,凝聚起保护黄河的“青海力量”。
黄沛沛 《红裳》
中国画 180cm×190cm
李忠盛 《黄河出青海》
中国画 123cm×320cm
秦川《碧水丹霞》
中国画 200cm×190cm
张克元 《河湟人家》
丙烯画 150cm×150cm
郭子源《高原积翠》
中国画 137cm×67cm
浙江 看展览
激扬文字
毛泽东诗词名家书法展
展览日期:2022.04.26-2022.05.28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激扬文字——毛泽东诗词名家书法展”4月26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蕴涵丰富,表达了毛泽东的心路历程。
此次展出作品不乏陈叔通、何香凝、张宗祥、沈尹默、马一浮、郭沫若、马公愚、潘天寿、丰子恺、沙孟海、诸乐三、来楚生等书画名家所书毛泽东诗词。这批墨宝是1963年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方介堪面向全国名家征集的书画作品中挑选而来。
《西江月·井冈山》 陈叔通 行书
136.5×34.5cm 温州博物馆藏
《十六字令》 何香凝 楷书
98.5×32.5cm 温州博物馆藏
《菩萨蛮·大柏地》 张宗祥 行书
138×51.7cm 温州博物馆藏
《十六字令》 马一浮 行书
127.7×36.5cm 温州博物馆藏
《沁园春·雪》 沈尹默 行书
137.5×67cm 温州博物馆藏
《浪淘沙·北戴河》 朱屺瞻 行书
137×60.8cm 温州博物馆藏
《沁园春·长沙》 郭沫若 行书
175.3×45.3cm 温州博物馆藏
新邮 欣赏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发行
4月28日,中国邮政发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1套7枚。
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包罗万象。不仅拥有壮观奇绝的景色,更展现出这一地貌景观的复杂演化历史。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石林、荔波、武隆、桂林、施秉、金佛山、环江等7处,于2007年、2014年分两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石林喀斯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是世界上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风景区,具有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荔波喀斯特位于贵州省荔波县,以锥形和塔形地貌为特点。境内拥有集中连片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林木茂密,溪流纵横,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洞、瀑、石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武隆喀斯特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包含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其中尤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为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桂林喀斯特位于广西省阳朔县,是峰林和峰丛喀斯特景观的典型代表,有着举世无双的岩溶山水地貌。其峰林平原面积之广、石峰形态之美、高度之大及分布密度皆为世界第一,加上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等溶洞景观,共同构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画卷。
施秉喀斯特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境内山势陡峭,孤峰耸立,展现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壮观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多个方面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育演化中的白云岩类型的空白。
金佛山喀斯特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山势雄奇秀丽,景色深秀迷人,以典型的喀斯特台原地貌、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统、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悠久的熬硝历史文化等而著称,不仅在中国南方独树一帜,亦堪称世界台原喀斯特地貌之典范。
环江喀斯特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锥形山为主,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荔波-环江喀斯特天然连成一体,保存了从高原喀斯特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喀斯特而构成的完整形态谱系,反映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 珠联璧合 ۞
春
《江山如画》张桂光 题
李仁康 画
彭咏冬 书
国画 188cmx68cm
2015年 三祥轩书画院收藏
诗词
自遣诗
唐·陆龟蒙
花濑濛濛紫气昏,水边山曲更深村。
终须拣取幽栖处,老桧成双便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