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新闻

艺海一周 || 紫荆绽放,25载记忆重现

 

广州   看展览

 

      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图片展

      展览时间:2022.07.01—07.08

      展览地点:三祥轩书画院

      广州市花都区滨湖路湖畔花园一层、二层

      主办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州市花都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广州花都区历史研究会

      协办单位:三祥轩书画院

      支持:香港钟月明先生提供制作经费

      鸣谢:原花都区文联主席毕应胜提供图片

 

      紫荆花开,叶茂根深,水墨流转,记忆重现。25载,香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2022年7月1日,由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花都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花都区历史研究会主办,三祥轩书画院协办,香港钟月明先生提供制作经费支持,鸣谢原花都区文联主席毕应胜提供图片的《庆祝香港回归图片展》在花都湖畔三祥轩书画院开幕。

 

 

原花都区文联主席毕应胜主持开幕式

 

 

观看开幕式

 

 

开幕式上嘉宾剪彩

 

 

嘉宾参观图片展览

 

 

图片展览上嘉宾欢聚一堂

 

      1997年7月1日凌晨,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落马洲进入香港,被英国侵占百年的香港从此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扬一国两制的优势,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财政储备不断增加,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地位得到保持和提高,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

      香港回归祖国后,花都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花都籍的香港同胞,为花都经济发展和造福桑梓不遗余力,兴办实业,捐资捐物支持花都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事业。花都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回归以后香港与花都的合作,离不开广大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

      站在新起点上,香港和花都正迎来再创辉煌的大好机遇,两地在未来将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

 

 

开幕式上嘉宾和参观者留念

 

广州   看展览

 

      刘斯奋兄弟师生七人展

      参展艺术家:刘斯奋、刘斯翰、刘斯朗、何俊华、李琰、杨杰祥、陈琦钿

      第一站

      展览时间:2022.06.30—07.15

      展览地点:岭南会展览馆

      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晴波路13号

      第二站

      展览时间:2022.07.30—08.15

      展览地点:中山保利艺术中心

      中山市港口镇世纪东路一号38卡

 

 

 

《云水情怀》——刘斯奋兄弟师生七人展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及剪彩仪式

 

 

《云水情怀》——刘斯奋兄弟师生七人展开幕式

刘斯奋伉俪与三祥轩书画院董事长任细祥合影

 

      刘斯奋,号蝠堂,岭南文化界大名人,今携兄弟学生七人作展。或问曰:此何谓也?

      刘斯奋既以长篇小说《白门柳》享盛名,复以馀力游于书画艺事。其人物山水花鸟,每一涉足,莫不开新境界,自成一家,遂以文人画见称于世。其书则龙飞凤舞,见爱于人。于是有仰慕者拜门愿为弟子者矣。而刘殊无意为师也。其言曰:“余上无师承,下无可教。”又立宗旨:“不定一尊,不拘一格,不守一隅。”曰:“其有从我学者,扬长避短,自由发挥。”于是闻者及门,跋巡而不敢进。独何俊华、李琰、杨杰祥、陈琦钿得入。此数子取法不定一尊,为学不拘一格,立志不守一隅,不期而聚于蝠堂门下。

      今此七人以其书画展览于大众之前。祈观赏之,批评之,为共建广东文化强省,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尽拳拳之力!

 

 

刘斯奋 会当凌绝顶 纸本设色 90cm×292cm 2018年

 

 

刘斯奋 相依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9年

 

 

刘斯翰 明月浮云 行书五言对联 83cm×17cm×2 2021年

 

 

刘斯朗 神骏图 纸本水墨 134cm×68cm 2010年

 

 

何俊华 白帝城 纸本设色 136cm×68cm 2017年

 

 

李琰 梅林朝晖 纸本设色 50cm×50cm 2021年

 

 

杨杰祥 珠光紫气 纸本设色 82cm×50cm 2022年

 

 

陈琦钿 美人图 纸本设色 69cm×138cm 2020年

 

北京   看展览

 

      笔墨丹青绘湾区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2.06.24日对公众展出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6月24日,“笔墨丹青绘湾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16件(组)内地及港澳美术家的美术作品,涵盖“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香港、澳门回归”“建党百年在港澳”“香港国安法正式颁布”“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等内容。

      该展记录描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成就,着重展现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民生等方面取得的发展进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日。随后,展览还将赴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巡回展出。

 

 

[中国澳门]吴卫坚《跃动繁荣》 水彩 75厘米×105厘米  2022

 

 

[中国香港]沈平《金色的港湾》 中国画  140厘米×140厘米  2022

 

 

[中国香港]王秋童《华彩耀香江》 中国画  125厘米×125厘米  2022

 

 

[中国香港]朱达诚《家》 雕塑 45厘米×22厘米×29厘米 2022

 

 

陈治、赵炳宇《我的中国心》 中国画 140厘米×180厘米  2022

 

 

崔晓东《香港狮子山》 中国画  96厘米×171厘米  2022

 

 

范勃、林锋 《逆行出征 同心守护》 油画  160厘米×180厘米  2022

 

 

高景红《十年以后》 中国画  200厘米×120厘米  2022

 

北京   看展览

 

      门人半知己

      北京画院新展呈现二十世纪花鸟画经典佳作

      展览时间:2022.06.30—09.18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

 

      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是享誉二十世纪中国画坛花鸟画大师,虽然三人有着师徒之缘,又同为北京画院画家,但他们在艺术面貌上却各自开辟新境:齐白石以“红花墨叶”的大写意成一代宗师;于非闇以同宋人比肩的工笔画再开新貌;王雪涛以灵动逼真的小写意鹤立艺苑。

      6月30日,由北京画院组织策划的“门人半知己——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花鸟画新境”特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共汇聚北京画院所珍藏的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的花鸟画精品70余件,为广大观众展现出近现代花鸟画的主流形态与经典佳作。

      此次展览以花鸟画为切入点,从艺术传承的角度出发,将三位不同类型的花鸟画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溯师承”“法古人”“师造化”“言心迹”四个维度,分析探寻近现代花鸟画家开辟时代“新境”的根本原因。

 

 

门人半知己 齐白石 3.2×3.2×5cm 北京画院藏

 

 

紫藤图 齐白石 106cm×34cm 纸本设色 1919年 北京画院藏

 

 

猫石图 王雪涛 100.5cm×42cm 纸本水墨 1930年 北京画院藏

 

 

百花齐放 王雪涛 122.5cm×191.5cm 纸本设色 1977年 北京画院藏

 

 

四喜图 于非闇 135cm×67cm 纸本设色 1957年 北京画院藏

 

 

御鹰图 于非闇 164cm×80cm 绢本设色 1954年 北京画院藏

 

 

老来少 齐白石 136cm×33.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香港   看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文化新地标

      去年12月竣工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将在开幕展上亮相的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超过900件文物,其中166件是一级文物,绝对国宝级别,而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开幕展将分七个展厅,文物展期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文物将轮换展出。例如古代书画类纸质或绢本文物,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1—3个月,部分文物展品在此次展出后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介绍,这是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外借展品,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是从来没有的,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文化发展的支持。

 

 

这是2022年5月29日拍摄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无人机照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地处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7层高的博物馆大楼外型酷似古代方鼎,建设者利用科技赋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这座造型独特、工艺精致的建筑物。博物馆内部垂直设计了层层递进的3个中庭,由6800块犹如琉璃瓦的金属天花片构成了波浪形连接的效果,很多细节都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来致敬故宫。

 

 

(传)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北宋摹本)

 

 

(传)唐代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帖》局部

 

 

北宋米芾,《研山铭卷》局部

 

 

北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局部

 

 

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明代何朝宗,德化窑白釉达摩渡江立像

 

新邮  欣赏

 

      《水电建设》特种邮票发行

      系中国邮政首发可溯源邮票

      中国邮政28日发行《水电建设》特种邮票。这是中国邮政首次发行可溯源邮票,整版邮票上印制了可追溯信息的二维码,方便集邮爱好者查询了解邮票的丰富信息。

 

 

 

《水电建设》特种邮票

 

      邮票全套2枚,图案名称分别为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邮票采用横、竖两种票幅,以独特的水彩表现方式,描绘了两座水电站大坝开闸泄水时的雄伟壮观景象,通过展现大坝上游碧波粼粼的水面及下游出水时的云雾缭绕、磅礴气势,一静一动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邮票画面以蓝绿色为主色调,采用9色胶印结合表面处理工艺,使画面更加细致饱满、生动立体。

      全套邮票面值为2.4元,计划发行数量为680万套。为更加丰富地展现邮票内容,中国邮政将通过中国集邮邮票百科微信小程序发布数字化内容,邮票收藏爱好者可使用AR功能观看。

 

名 人 名 言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唐·张彦远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