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一周 || 青绿山水研究展,照众生百态特展
广州 看展览
青绿调成见天工
山水画色彩研究展
展览时间:2022.08.23- 11.23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馆
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
本次展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及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明清时期青绿山水画40余件/套,呈现明清以来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与源流演变,同时,特别邀请了在山水画领域作出色彩探索和研究,并有一定成果的当代岭南艺术家参展,以期通过当代岭南艺术家的作品,展现青绿山水画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本次展览以色彩为媒介,融古汇今,展现青绿山水画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并让古今艺术家在绘画中对话与碰撞,探讨传统青绿山水画在现代山水画发展中的意义,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创新性发展的潜力。
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何以‘青绿’——青绿山水画的材料与技法”(1号馆),第二篇“‘青绿’无尽——复古与变革并存的明清青绿山水画”(2号馆),第三篇“不止‘青绿’——当代岭南艺术家的山水画色彩探索”(8号馆)。
(清)苏仁山《仿刘松年山水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设色 29.9×29.1cm
(清)李含渼《桃曲桃红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61.5×52.5cm
(清)苏六朋《深山春游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1845年作 绢本设色 161×75cm
(清)吕学《兰亭修禊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79×98cm
李东伟《碧绿山水系列》
2001年 纸本设色 33×33cm
王绍强《远不若之二》
2021年 纸本设色 138×70cm
杨峻《猴王》
2016年 纸本设色 69×46cm
林于思《天算》
2022年 纸本设色 220×122cm
北京 看展览
照众生百态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展览时间:2022.08.30- 10.30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馆
北京市景山前街4号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期,选取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人物风俗画共96件,予以展示。绘画佳作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呈现出生动鲜活、精彩纷呈的众生形象以及古代生活场景。
风俗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历史和学术价值。风俗画本身所表现的重点已经超越了人物图式,特定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所传达的人文内涵与人文关怀是人物风俗画的画外之意。风俗画虽然题材多样,但从总整体论,是以带有喜庆意味的题材为主,表现的是太平盛世下的民丰国富与安居乐业。
五代 胡瓌(传)《卓歇图》卷(局部)
南宋 夏圭《雪溪放牧图》页(局部)
南宋 李嵩 《货郎图》卷
宋人 《百子嬉春图》页(局部)
明 张灵 《渔乐图》轴
北京 看展览
文明的印记
敦煌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22.08.30- 2023.02.28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市酒仙桥北路9恒通国际创新园C7
展览由三大部分组成:以“经典敦煌艺术”历史性叙述敦煌艺术成就,以“藏经洞专题”展示敦煌学的宏阔博大,以与“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与精神”展现敦煌的现实活力。展品由文物、临本、现当代名家之作构成,280余组件的数量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题材展。
本次展览是敦煌研究院授权在全球输出的超百场展览当中,体量和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8座代表性的复制石窟“搬进”美术馆,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这8座石窟时间跨度从北朝开始,历经隋唐,到五代、元时期。其中285窟被称为“以佛教为主体的万神殿”,内容以佛教为主体,又融合了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古希腊神话等,是北朝时期唯一存有确切纪年的洞窟。敦煌藏经洞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展览复刻的藏经洞第17窟,观众可以观赏目前已知、留存至今最早的人物肖像彩塑。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上海 看展览
南张北齐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2022.09.02- 10.16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22年是龙美术馆成立十周年,也是荣宝斋创设三百五十周年。龙美术馆联合荣宝斋,各自遴选张大千、齐白石的精品力作约50件(组)举办本次特展。展览相对完整地涵盖了两位巨匠各个时期的创作面貌,从而让观者借此重新审视那个时代,重估两位大师绘画实践的贡献。这对于在今天的全球性语境中,谈论中国画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依然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南张北齐”虽绘画面貌不同,其共同之处,在于向上激活中国绘画中的古老传统,通过创造性转换,而使其新形式获得现代性的跨文化的共鸣和回应。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面对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在民国时期即面临两种文化和艺术传统的抉择问题。齐白石和张大千虽未像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介入“中西融和”“中西调和”等理论争鸣,却在艺术实践上,各自走出了一条中国画的更新,以及传统适应时代之路。
展览中,张大千在1946年绘制的《江堤晚景》,1947年售出之后,首次公开展出。
董源《江堤晚景》
张大千,《江堤晚景》,1946年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草工虫册》,纸本设色,册页(十三开),29×23cm×13,1942年,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张大千,《黄山八景册》局部,纸本设色,册页(八开),31.3x36.5cmx8,荣宝斋提供
齐白石,《遗响白云》,纸本设色,89×44cm,1918年,荣宝斋提供
齐白石,《九秋风物图》,纸本设色,30.3×170cm,1944年,荣宝斋提供
齐白石,《花卉蔬果册》局部,纸本设色,册页(十二开),27x34cmx12,1955年
张大千,临赵孟頫《<九歌> 书画册》局部,纸本水墨,册页(二十二开),36.5x23.5cmx22,1940年,荣宝斋提供
张大千,《红拂女》,设色洒金笺,125×75cm,1944年,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纸本水墨,266×100cm,264.5×65.8cm×2,1946年,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昆明 看展览
在菌子的故乡云南
听蘑菇在美术馆“说话”
展览时间:2022.08.28- 11.28
展览地点:昆明当代美术馆
8月28日,“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在倚靠滇池的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幕。中国、瑞士、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34组真菌学家、博物画家、艺术家、摄影师、作家,展开一场以菌菇为中心的综合展览。在疫情和生态危机四伏的当下,一场关于真菌的展览,能否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物种,思考并实践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带领观众进入一个真菌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文学彼此交织的蘑菇世界。中国西南真菌学的开拓者臧穆与美国激浪派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都是各自领域的先行者,他们热衷于走向山林,寻找蘑菇的踪迹,各自以田野笔记与观念艺术的方式,记录下对蘑菇的发现与心得,他们在科学与艺术的两端汇聚,引领后人倾听“蘑菇之语”。
展览现场
臧穆田野笔记
曾孝濂,《昆明常见野生菌(羊肚菌,见手青,鸡枞,白牛肝,谷熟菌,干巴菌,青头菌)》,纸上综合材料,61.5×47cm,2020
马里恩·诺依曼(瑞士),蘑菇在说话,电影静帧,相纸彩色打印,2021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摄影作品
展览现场曹舒怡作品
合肥 看展览
看江山如此多娇
安徽博物院呈现傅抱石艺术
展览时间:2022.08.30- 10.30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
8月30日,“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绘画艺术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精选傅抱石作品近百幅,分为“山河颂歌:写生山水”“诗心化境:毛泽东诗意画”两部分。
傅抱石(1904-1965),生于江西南昌,原名长生,名中洲,字庆远。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毕生都在为创造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力量的中国画而努力,其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
他守正创新,通过写生和创作,拓展绘画题材,变革理念技法,促进中国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潇洒灵秀、恣肆奔放的风格基调上,创造出浪漫激越、豪放壮阔的审美意象。他深感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动于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感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图景和祖国河山的壮美,将革命圣地、毛主席诗意和新社会新生活纳入画面,使作品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他的毛主席诗意画,以其浪漫的意境、豪迈的激情,将中国传统诗意画推入新的境界。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绘画艺术展”现场
《雨花台颂》
《枣园春色》
《天池飞瀑》
《延安塔势》
《漫游太华》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乾坤赤》
《虎踞龙盘今胜昔》
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词意图
新邮故事 看展览
《动画——黑猫警长》
特种邮票即将发行
9月3日,中国邮政发行《动画——黑猫警长》特种邮票一套5枚,全套邮票面值5.2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630万套。
《动画——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是我国第一部科普动画系列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根据诸志祥同名科学童话改编,戴铁郎、范马迪、熊南清执导的5集动画片讲述了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破侦螳螂案,消灭“一只耳”等一个又一个危害森林安全的案件,令森林中的各种动物过上安枕无忧日子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八九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美好记忆。
影片除了动物科学知识,还设计了摩托飞艇等大量“高科技”装备,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探索上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并且开创了中国电视动画连续剧之雏形。
该套邮票由尚盈设计,表现了动画中制服强盗、捉捕恶鹰、保卫家园、并肩作战、大获全胜5个故事情节,突出展现了黑猫警长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经典动画形象。整体设计延续动画系列邮票的设计形式,并采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不同的场景和镜头进行重组、拼接和色彩强化,画面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动态丰富、场景连贯,在静止的邮票中展现出一幕幕经典场景,重现经典动画形象。
名 人 名 言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唐·张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