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展览
唐大禧 湖畔风雅 中华孝道——当代岭南名家作品巡回展
      全屏播放

展览海报

《跪乳图》

 

 

" />

作品名称: 尺寸:

 

     

 

 

 

 

展览信息

展览地点:花都区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3日上午10:00


      主办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  广州市邮政局


      协办  花都区文化馆


      承办  花都区邮政局  三祥轩书画院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3日至12月18日


      展览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路52号(原花都区博物馆)


      三祥轩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当代岭南名家人物专栏,本期走进唐大禧先生,探访他的艺术人生以及名作欣赏。

      唐大禧原广州雕塑院院长,广州雕塑院名誉院长。当代著名雕塑家、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暨第三、第四届理事,全国城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我看雕塑


      唐大禧 / 文


      开国初,我在香港读中学,有几位美术老师方面为我启蒙,这些启蒙使我当时的思维被“点醒”而有所“悟”;美术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前辈师者林学大先生,早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美专,就曾用“眼、脑、手”设计学校的标志,究之与我国古代造物所言“心、眼、手----成器之道”如出一撤。这竟成了后来我所恪守的艺术信条。


      50年代中期,我因逃避家庭从商要求而谋生于广州,感受到新中国的文化生态,虽然没读上北方的大学,却接触了以黄新波先生为首的文化圈人物,结识了潘鹤先生和雕塑。50年代末,我进入了尹积昌先生领导的广州雕塑工作室学习和工作,从此走上美术专业的道路。


      1964年我创作了雕塑《欧阳海》,它是时代的产物,在建国十五周年的全国美展中,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一团火”,作品被肯定使我一举成名。从此,我坚持以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的艺术宗旨,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中,我倚仗着这一理念,“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寻找‘合理结合点’,既为当时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钱绍武语)。这些年来不论环境变迁,作为信条去守护的心没变。


      2009年底,在广州雕塑公园内,一处占地十二亩的《唐大禧雕塑园》在群众、领导及艺术界的期待与赞许声中,终于建成揭幕。我的《欧阳海》、《群山欢笑》、《启明》、《海的女儿》、《猛士》、《壮丽诗篇》…等30件作品,加之错落有致的园林环境和文字导读,提高了人们对雕塑作品的审美情趣与解读能力,营造了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受到广大欣赏者的欢迎。


雕塑的历史


      刘开渠先生叮嘱尹积昌先生,务必让我从学习古代雕塑史开始。上世纪60年代开,我先后去过龙门、云岗、麦积山、敦煌、大足等等多处艺术圣地,对古代佛教艺术作了粗浅的考察,民族文化淀积渊源深远。及后在我的吸收、消化和批判的縺条中,都产生了独特的作用。


      中国古代雕凿大型的石窟,作品雍容大度,阔达雄浑,端庄俊美,大都是越百年的浩大工程,其文化意义不由纷说。就像万里长城那样,其悲剧命运也是凄惨的。工匠们世世代代在凿石中消磨着生命,就是这样成就了伟大的石雕。这些举国经年的创造从不曾留下雕塑家的名字。都成为集体的伟大创作。雕刻家的集体人格和集体牺牲精神,体现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我们民族是个悲壮、凄美而深沉的载体,令人联想蹁跹。谓之“厚德载物”矣。


      “由于单纯的信仰和强权统治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①中国古代社会从来就是重鬼神轻人世的社会,所以雕塑的内容主体一直都是鬼神、祭器。儒家文化的思想讲究“复礼”,道家却强调“无为”,标点不出“形象”性的东西,西来的佛家独占了“主席”。在本土传统文化和佛教本义的框架下,人性所得到的宣示意义也只成了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鬼神当道的古代社会文化,典籍中找不到雕塑的概念,而把敬神、祭鬼、殉葬等杂役之事,包括雕塑只是由下等人去做,名曰“皂隶之事”,这是一个人文学科的缺失。雕塑家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的地位,充其量只是工匠。据考,甚者,雕塑家连同他们的作品一起陪葬,在所不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找不到多少真正的雕塑家的名字。比之文人士大夫,以其个体的自由身份进行文墨活动,而彰显的地位和风骚,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不公。中国传统也见“造物思想”,即“器”与“道”的研究,但“坐而论道”、“君子恐泥”,文人鄙视技术的现象较普遍。至使雕塑这个包含学科理念的艺术无法真正立足民族文化之林。它的负面影响在于造成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的畸形。封建的社会文化偏见,是直接影响我国理工和科技进步发展的原因。中国历史始终不见“人文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的出现,真正本质意义的人的尊严与个性从未得到肯定和张扬。盼望来世是人的普遍心态。长期的“阴间”观念主宰着世人,雕塑恰好就是“阴间”艺术。时至今日,人们对待雕塑造像的心态,仍是讳莫如深,这是雕塑难以普及和亲民的主因。


      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要从源头说起。,爱琴海和煦的阳光沐浴了希腊民族的健美体格;黄河流域的泥土孕育了华夏子孙的飘逸心智,故一方欣赏形体与着实;一方欣赏线条与务虚。人类中不同思维类型的人,艺术的发展结果当然不尽相同。空灵与飘逸是我们祖先的追求和顶礼膜拜心愿。恰恰因此,雕塑中的立体走形,在传统的建筑中,三维的学科的丢失,平面、线条取代立体,比比皆是。当今,我们不妨从历史的横向比较中作点观察,不无好处。“早在造物的初始阶段,东方人和西方人即己走上不同的道路。中国人崇尚节俭并固守实际的备物致用观念,希腊人则推崇增进人世快乐的发明创造并且开创了崇尚知识的系统,这种历史性的淀积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至今尤存。”②复兴之路
国人醒觉和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雕塑家坎坷的命运,民国初年,从日本传入西洋美术史学之概念,逐渐理清艺术类别之分,近现代的教科书才出现国画、油画、雕塑、水彩等艺术的排列,作者才并称画家和雕塑家。


      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等原因,雕塑创作在无奈中缓慢前行。至于“雕塑家能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并进入社会的各种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发言权和别人交流,那绝对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我认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的到来而到来的。从我创作涉及的人物事件,说明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雕塑正在靠拢人间,回到人间,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成为人的写照。雕塑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应用各种相关材料进行创作,并得到社会的尊重。中国雕塑重新回到人间,是恒古以来真正意义的大事。钱绍武先生曾提出“唐大禧现象”,作为论述雕塑艺术家回到人间的例证,还有个适者生存问题,告戒雕塑家在“回人间”的过程中,必要长点心眼,自我珍重。是为 “君子不器”。


      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观念上已把人恢复到应有的地位,艺术上表现人的活动和人的精神状态已成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世间凡符合、有利于人类生命发展的东西都被看好,这“看好”就是美的前提。美感因人而异,也包含了高低文野。 美术须要美感,不要“丑术”,不管“丑术”用什么托词,大家都不理解。亦因当今世界,思潮滚滚,流派横生,既思维灵动,拓宽视野,又异端乍起,良莠难分。伊甸园里有苹果也有毒蛇,生态现象中的病毒,也是自然现象,一切相尅相生。老子曰:不善之人,善人之资。生话中,艺术上,有不同的角色,我努力把握着自己的艺术角色。就雕塑而言,我把握着“静态的视觉艺术”,自认为中肯,可为雕塑复兴做点贡献。


      纵观中国的艺术高峰,伴随着中国的革命斗争、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高潮而产生,我们不能忘记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从那里诞生的。美术方面,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高超的写实技巧是从现实主义当中磨练而取得的。尚须发育和健全的东西,驿动的社会思潮在冲击,这是值得珍惜的东西,我们应该传承。


      邵大箴先生在为沈平女士所著《塑说—唐大禧雕塑回望》一书作序中写到:“他十分重视雕塑的手艺。在美术创作中,雕塑尤其是个手艺活,雕塑家没有千锤百炼的手工技巧,用恰当的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纵有再巧妙的观念和意图,也难有所作为。青年时期唐大禧靠自己扎实的手艺技巧脱颖而出,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名之后,他对手艺技巧从不懈怠,使他的雕塑艺术始终保持严谨的特点。”
广东雕塑界曾经就雕塑公共性问题进行了《雕塑的内内外外》的学术研讨,涉及雕塑家的“手艺”和“观念”问题作了讨论,认为手艺应是雕塑家的起码要求,结论是:雕塑家须把自己自留地里经营得最好的产品供给社会,这就是公共性的要求。


      雕塑中的立体可提“三维链接”或“三维围合”理解之。不同民族对于三维的“理解”,肯定存在差别。总之,这是一门有待雕塑理论家专门加深研究的课题。一个民族雕塑的弱化,是积弱的表现,只有在空间显得立体、刚毅和无比有力的雕塑,才是伟大力量的象征。


      无疑,较之绘画,雕塑有更复杂、更坚苦和更繁重等诸多难题,更需要雕塑家的学识和毅力。


      当你面对一件雕塑堆起泥巴的体积与面积时,你或许生畏,犹如面对一条长长 的山路,必须默默地行走。有一次我造访程允贤工作室,工作室的光线是晨曦中的灰蒙灰蒙,看着程允贤先生慢条斯里地穿上那件灰蓝色的长式工作服,在冰冷的作品面前,默默地打开层层包裹着塑料薄膜的泥塑,每天都是这样地开始他的工作…他又开始走一天的山路。我黯然感动。这就是雕塑人生。
      附注:


       ①《雕塑》2000年03期


      ② 徐飚:《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

      唐大禧先生   艺术活动年表

 

1936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56年雕塑处女作《追踪》参加广东省青年美展获二等奖并入选全国青年展。;1957年参加广东省美协。;1964年创作《欧阳海》、1973年创作国画《人民的苹果》、1977年创作雕塑《海的女儿》均在全国产生强烈的影响。;1978年参加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群雕》石雕创作;创作《莫愁女》。;1979年创作《猛士》,引发了全国范围乃至境外华文报刊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人体艺术问题的评点和广泛争论,被誉为中国“人体语言”的新突破。;1984年作品《新的空间》,1989年作品《创造太阳》分别获全国六届,七届美展铜质奖。;1987年作品《启明》《未来属我》

 

      1994年作品《文天祥》分别获首届,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1993年当选中国雕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96年为广州雕塑公园创作大型石雕《华厦柱》。;2000年年为广州艺博院创作《世纪图腾》。;2002年为汕头市澄海创作大型城雕雕《红头船》。;2003年为抗非典英雄创作《叶欣》塑像。;2005年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创作大型纪念雕塑《壮丽诗  篇》。;2006年为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创作大型变体石雕《创造太阳》。;2007年为中华世纪坛创作中华历史文化名人《关汉卿》;为广州图书馆广场创作《鲁迅与许广平》,被推选为“读者喜爱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

 

      2008年为广州中山大学创作《陈寅恪》;为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创作革命历史人物《陈郁》、《周文雍与陈铁军》;为陈子壮纪念馆创作《陈子壮》。;2009年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倡议兴建的《唐大禧雕塑园》落成;为汕头市澄海秦牧纪念馆创作胸像《秦牧》;为广州市荔湾区文化中心创作浮雕《鹅潭》 《花地》;雕塑《欧阳海》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0年被聘为广州市文史馆馆员;为西汉南越王墓纪念馆摹古《玉舞人》;为;江西名人雕塑园创作历史文化名人《杨万里》;为越秀区驷马涌文化体育广场创作《驷马图》。

 

      2011年为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创作《风雨泰然——孙中山先生像》、浮雕《共和万岁》;为潮州金山中学创作《饶宗颐》;中山市创作《王云五》。;2012年为广州国家档案馆创作《广州宬》;为广州图书馆创作《智慧之钥》。2013年为广州兰圃创作《朱德》;为广州芭蕾舞团创作浮雕《飘动的轻纱》;;创作纪念雕塑《珠江英魂》。

 

      2014年创作胸像《红线女》;重塑浮雕《凤凰之光》立于广州国家档案馆。;2015年为广州外国语学校创作《孔子立像》。;2016年创作胸像《戚烈云》;重制线刻壁画《海不扬波竟千帆》立于广州市地; 方志新馆。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